当前位置:首页 > 查询 > 变成新无偿融创当的金创收机会损失

变成新无偿融创当的金创收机会损失

2025-10-04 03:04:12 [趋势] 来源:链界视野

作为一名在DeFi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见过太多所谓的"创新"项目昙花一现。但当我深入了解Smilee Finance的这套方案时,确实眼前一亮——它居然把流动性提供者最头疼的无偿损失变成了新的收益来源!

理解DeFi中最让人纠结的无偿损失

还记得2020年DeFi Summer那会儿,我第一批冲进Uniswap做LP,结果眼睁睁看着ETH价格暴涨,手里的ETH却越来越少的痛苦经历。这就是典型的无偿损失——当市场价格波动时,LP资产组合自动再平衡导致的损失。

举个现实例子:假设你在ETH 1000美元时往ETH/USDC池子投入1ETH和1000USDC。如果ETH涨到2000美元,按照恒定乘积公式,你的资产会变成约0.7个ETH和1414USDC。虽然账面上总价值增加了,但如果你当初只是持有不参与流动性挖矿,现在应该拥有1ETH和1000USDC,相当于2ETH=4000美元的价值。

Smilee的金融魔术:把负债变成资产

Smilee团队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们发现无偿损失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波动率风险敞口"。就像在传统金融市场中,这种风险是可以被定价和交易的。他们创造性地设计了两类参与者:

1. 传统的LP变成了"波动率卖家",通过出售自己的无偿损失风险来获取稳定收益2. 新增的"波动率买家",他们支付溢价来获得这种波动率风险敞口

这就好比给LP们买了一份保险,而这份保险的保费来自于那些想要赌市场波动的交易者。我在测试网上尝试后发现,这种设计特别适合像我这样厌恶风险但又想获得稳定收益的保守型投资者。

实战体验:测试网上的惊人表现

最近参与Smilee测试网活动时,我特别关注了ETH/USDC池子的表现。在ETH价格波动10%的情况下,使用Smilee方案的收益比直接在Uniswap v3做LP高出约15-20%。更令人惊喜的是,收益曲线更加平滑,少了那种过山车般的刺激感。

期权买家这边同样精彩。我看到有位交易员通过5倍杠杆做多ETH波动率,在ETH价格上涨23%时获得了540%的惊人收益!当然,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如果市场波动不够大,这些期权买家也会亏损全部溢价。

行业影响:可能改变DeFi的游戏规则

在传统金融领域,期权市场规模与期货市场相当。而在DeFi世界,期权一直是个被忽视的角落。Smilee这种将无偿损失转化为期权产品的思路,可能会为整个DeFi市场带来几个重大改变:

• 吸引更多机构资金进入DeFi领域• 为DEX提供新的收入来源• 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参与专业级的波动率交易

作为一名经历过多次牛熊转换的老玩家,我认为Smilee最聪明的设计在于它不需要自己搭建流动性池,而是可以寄生在任何主流DEX上。这种"轻资产"模式让它具备了快速扩张的潜力。

投资机会与风险提示

虽然Smilee的创意令人兴奋,但作为专业人士,我必须提醒几个潜在风险:

1. 智能合约风险:任何复杂的金融工程都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漏洞2. 流动性风险: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可能出现交易对手方不足的情况3. 监管风险:这种创新产品可能面临合规挑战

不过从目前2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和测试网表现来看,这个项目确实值得持续关注。据内部消息,他们计划在2024年第一季度上线主网,届时可能会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

(责任编辑:全览)

推荐文章
  • 全链游戏:是下一个风口还是镜花水月?

    全链游戏:是下一个风口还是镜花水月? 每次牛市来临时,我们总会见证一个又一个"天价共识"项目。说实话,看着那些动辄上百万美元的技术开销,我常常会想:这些钱真的花得值吗?记得去年参加某区块链会议时,听一个开发者朋友吐槽:"我们现在付给验证者的钱,都快赶上一个小国家的军费预算了!"这话虽然夸张,但确实道出了当前区块链经济模型的尴尬。从P2E到全链游戏: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蜕变?记得2021年那会儿,"边玩边赚"的概念火得一塌糊涂。我当时采访... ...[详细]
  • 揭秘LBank Launchpad如何成为熊市中的逆袭黑马

    揭秘LBank Launchpad如何成为熊市中的逆袭黑马 最近这段时间,加密货币市场总算迎来了久违的暖意。要说最吸睛的,那还得是交易所Launchpad项目的亮眼表现。作为行业观察者,我特别注意到LBank这个平台——它自9月重启Launchpad以来,推出的项目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两个爆款项目背后的故事记得PINs Network刚上线那会儿,我身边好几个圈内朋友都在讨论。谁能想到一个Launchpad项目能吸引34,000多名投资者抢购?5千万美元的... ...[详细]
  • 銘文投资:一场普通人的财富冒险,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銘文投资:一场普通人的财富冒险,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最近我的朋友圈都快被"銘文"刷屏了,似乎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成了數字貨幣专家。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不得不提醒大家:投资銘文就像在赌场玩轮盘赌,有人一夜暴富,更多人血本无归。这些交易所你可能每天都在用说到交易平台,OKEx就像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数字货币超市,从比特币到各种銘文应有尽有。Binance则是全球最大的数字集市,人声鼎沸、交易活跃。而Coinbase更像是美式连锁专卖店,规... ...[详细]
  • 数据保险:存储赛道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数据保险:存储赛道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记得五月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吗?中国人保签发了第一份数据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时,脑海里立刻蹦出个问题:这不就是把我们每天处理的那些枯燥数据变成真金白银了吗?杭州那家公司给2276条季度更新的数据买保险的案例,简直就像给数字资产穿上了防弹衣。Web3存储需要自己的"安全气囊"现在让我们把视角转向去中心化存储这个新兴领域。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向朋友推荐Arweav... ...[详细]
  • 国会加密盟友出手:限制SEC监管权限的暗战打响

    国会加密盟友出手:限制SEC监管权限的暗战打响 加密货币圈的老朋友、美国众议员Tom Emmer最近又放大招了。这位共和党大佬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准备玩一票大的——直接掐断SEC监管加密货币的资金命脉。说实话,这招够狠的,就像直接给闹腾的熊孩子断了零花钱。SEC主席成"全民公敌"?监管乱象引众怒Emmer在推特上火力全开,直指SEC主席Gary Gensler是个"权力滥用狂"。这话说得真解气,看看最近SEC那些骚操作:动不动就起诉加密公司,... ...[详细]
  • 比特币ETF这场马拉松,终于要撞线了?

    比特币ETF这场马拉松,终于要撞线了? 说实话,最近币圈的气氛让我想起2017年的牛市前夕。10月底以来,加密货币市场像是被打了一剂强心针,而这剂"兴奋剂"的核心成分,就是悬而未决的比特币现货ETF。为什么我们都盼着ETF?记得10月16日那天吗?贝莱德ETF获批的假消息一出,BTC价格瞬间飙升10%。虽然事后证实是乌龙,但这个戏剧性的插曲充分说明:市场太渴望这个"正规军"入场了。作为一个在华尔街和币圈都混过的老油条,我深知ETF意味着... ...[详细]
  • 币安杀入Web3钱包赛道,透露出哪些行业风向?

    币安杀入Web3钱包赛道,透露出哪些行业风向? 最近数字货币圈炸开了锅!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终于按捺不住,祭出了自己的Web3钱包产品。作为从业多年的老币圈人,我不得不说这步棋走得相当妙。在这个去中心化浪潮席卷的时代,连传统交易所巨头都开始"自我革命"了。为什么是Web3钱包?记得去年参加区块链峰会时,我就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中心化交易所还在主导市场,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悄悄在MetaMask里倒腾DeFi项目。现在币安终于意识到,光... ...[详细]
  • 虚拟货币交易中的法律风险:警惕这三种坑人套路

    虚拟货币交易中的法律风险:警惕这三种坑人套路 最近在研读《人民法院报》的一篇专业文章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普通老百姓要理解这些法律术语简直比登天还难!作为经常处理虚拟货币案件的律师,我决定用大白话给大家讲讲其中的门道。为什么虚拟货币交易特别容易踩雷?记得去年办理的一个案子吗?老李在网上认识了个"美女",被骗了10万块钱。骗子拿到钱后,立刻找了个"虚拟货币中介"把钱洗得干干净净。这种案例现在比比皆是,虚拟货币的匿名性让它成了犯罪分子的"新宠... ...[详细]
  • 9月11日数字货币合约市场观察:BTC与ETH的博弈之道

    9月11日数字货币合约市场观察:BTC与ETH的博弈之道 周一的市场总是充满变数,让我们先来聊聊这周的行情基调。说实话,看着周线图上的连阴走势,确实让人心里发紧。价格被牢牢压制在均线下方,MACD指标也呈现死叉状态,这些都不太好看。但有趣的是,如果你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你会发现市场其实是在走三步舞曲:涨一波,回调一波,再涨一波,现在正好处于第三阶段的回调中。这就提醒我们要特别关注下方支撑位的重要性。BTC合约:在矛盾中寻找机会说到比特币,最近的走势真是让人... ...[详细]
  • 国家大基金三期: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关键一步

    国家大基金三期:突破卡脖子困境的关键一步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半导体行业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国家大基金确实是改变中国芯片产业格局的关键推手。还记得2014年第一期基金成立时,业内还是一片质疑声,但现在看来,这个战略决策实在太有远见了。大基金的"前世今生"说起大基金,就不得不提到那段"芯酸"历史。2014年前后,我国芯片产业就像个营养不良的孩子,高端工艺落后国际巨头好几代,关键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当时我在一家fabless芯片设计公司工作,每... ...[详细]